8月23日-26日,福州大学“探寻革命文化”实践队在晋江市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联合“福老金辉”专项活动小组,深入晋江各地,挖掘鲜活案例,研讨革命精神内涵,展现晋江在革命文化方面的深厚底蕴。并通过实践学习弘扬革命精神,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路线提供依据,充分发挥革命文化的价值引领。

图1:实践队参观八·二三战地公园“战争与和平展馆”合影
抚今追昔,访围头研讨战地文化
2023年8月23日,暨“八二三炮战”65周年纪念日。实践队“三下乡”的第一站深入围头村战地公园,挖掘革命文物内涵,学习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感受前辈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在参观完战地遗址后,实践队来到洪建财营长的家中进行走访。83岁的洪建财,是1958年“八·二三”炮战的亲历者,他因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被海军司令萧劲光誉为“战地小老虎”。他寄语实践队青年,要牢牢记住革命前辈们的付出与牺牲,以史为鉴,继承先辈们不怕吃苦,甘愿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图2:实践队员采访洪建财老兵

图3:实践队员与洪建财老兵合影
座谈交流,推进廉洁思政学习
同日,实践队前往晋江金井镇围头村综合服务中心参与座谈会。围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洪水平在会上讲述了围头村发展经验。洪书记表示,他于2006年当选围头村主任,上任之始的围头村底子薄,人心散。多年来他坚定决心,找短板、找差距、明优势、挖潜力,带领全村以环境整治为切入口,保护生态,保护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洪书记的讲述和双方的座谈交流中,实践队成员了解了围头村的历史发展,学习治理经验,并在反腐倡廉的道路上扎实理论知识,扣好廉洁自律的第一粒扣子,为建设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永葆清正廉洁的社会氛围贡献青年力量,同时也为后续宣讲活动的进行、调研活动的开展确定工作目标。
图4:实践队员同围头村干部合影

图5:实践队员向围头村党委书记洪水平提问
溯源寻根,研非遗感悟文化传承
8月24-25日,实践队的成员们相继在泉州市丰泽区的关岳庙、清净寺、天后宫、市舶司纪念馆、家风家训馆、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五店市等多地参观学习,深入了解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革命文化。
他们走进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体验海商文化,观摩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繁荣,揣摩海商贸易发展的制度精髓。![MNC%D5SJNNHN9]`5STQ7C7W](/__local/6/64/04/F1C3CE79344D64F47280E44E9EA_1F6246D2_170E14.png?e=.png)
图6:实践队员同前来参观的芬兰友人交谈,传递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他们前往鲤城区人民法院家风文化馆,在讲解员唐黎英的讲解下了解古代名人的家训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家风故事,认识到家庭文明新风尚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有责任有义务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新时代家庭文明新风尚。

图7:实践队员参观鲤城区人民法院家风文化馆
此外,实践队在泉州市非物质遗产文化馆内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课,亲身体验了非遗制作,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8:实践队员沉浸式体验非遗制作
深入基层,助力学生梦想启航
8月26日,为进一步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实践队前往泉州市晋江市塘东村。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配合指导下,他们走访了多户经济困难家庭,与学生及家长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介绍了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并协助填写了资助申请表。力求增强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针对性、精准性,助力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图9:实践队员入户走访经济困难家庭
此次“探寻革命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学生们体会革命先辈不怕牺牲的大无畏奉献精神,见证党和国家对基层群众的关心与对促进乡村振兴的坚定决心。实践队的成员们也表示,这段三下乡之行让他们收获颇丰,不仅对革命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有了更深的体会。他们将带着这份收获,秉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觉悟,坚持“廉”字当头、“实”字为本,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发展,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供稿:福州大学旗山惟廉社晋江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