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至12日,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蓝海扬帆,青春力行”实践队先后造访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福见海事”体验营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结合“护海净滩”志愿服务,深入一线探索海洋奥秘,以青春力量助力海洋生态守护。
溯往追源:在千年海丝文化中触摸文明印记
9日上午,实践队首站来到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作为全国首个海事博物馆,该博物馆收藏有大量宋元时期的历史遗存,是“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基地。实践队员近距离了解泉州对外贸易的交通史,与历史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精致的陶瓷、逼真的泥人、各色的帆船……无一不诉说着古时泉州港口贸易的繁华。队员们在参观中领略泉州独特文化魅力,体悟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深厚历史内涵及传承“海丝”精神的重要意义。

实践队员观赏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帆船模型
解码奇观:科技赋能解锁海底遗迹的时空密码
9日下午,实践队抵达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保护区,在讲解员的介绍下,通过化石展览,欣赏经过时间沉淀后的古森林与古牡蛎礁;体验VR技术,再现海陆变迁的历史;参与投影互动,了解古森林遗迹的形成过程,对海底遗迹有了切身的感悟与体会。海洋的知识与现代科技融会贯通,以创造性转化的形式展现海洋的演变史与重要意义。

实践队在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体验VR技术

实践队参观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保护区科普馆
躬行践履:在航海实践中感悟海洋使命担当
11日,实践队参与由泉州海事局与多方联合举办的“福见海事”体验营活动,共同庆祝第21个中国航海日。实践队登上海巡“0806”艇,全面了解海巡“0806”艇的船舶结构与航行事项;聆听科普课堂,感受比亚迪“深圳号”的科技魅力;深入了解艇上驾驶舱、轮机舱操作运行方式,扩宽眼界,增长见识;学习救生衣、救生圈的穿戴方法,懂得在海上的安全防范措施;学习航标知识,了解隐藏在“海的语言”下的科技发展;向同行的中小学生科普沿途标志性建筑,切实地让每一名学生感悟泉州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探寻得出绿色航海的奥秘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

实践队认真倾听海事处工作人员讲解

实践队员宣讲海洋知识
守护行动:用双手为海洋生态擦亮 "蔚蓝底色"
8日与12日,实践队将理论化作实践,开展了两次“护海净滩”志愿服务活动。从晋江校区校内海滩到校外触角沙滩,致力于以青春力量洁净滩涂,维护海洋生态环境。队员们头戴草帽,手戴手套,一手拿着钳子,一手拿着垃圾袋,在校内海滩的石堆缝隙中寻觅,在触角沙滩的沙粒下翻找,无数细小的垃圾被捡出。随时间推移,原本被垃圾掩盖的滩涂,渐显洁净本貌,净滩行动为海洋生态保护贡献了力量。

实践队开展净滩活动
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持续做海洋保护的接力者与践行者,诠释青年担当与使命,将实践行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海洋保护当中,为守护海洋、发展海洋、建设海洋强国贡献青春力量。(图/许佳雯、丘月琳 文/郑霖韬)

实践队参加“福见海事”体验营活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