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艳阳高照,屋内的学术交流也如火如荼,好不热闹,这是福建省功能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态的一幕,而为首统筹的就是该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郑玉婴教授。作为我国高分子领域知名学者和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她潜心耕耘四十余载,先后荣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等殊荣,为我国高分子研究领域的蓬勃发展贡献了毕生的心血。
求学之路:风雨兼程勤奋斗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学子,那段感慨的岁月,深深烙印在郑老师的记忆中。她生在三年困难时期,家境又比较一般,立志求学又恰逢特殊年代,本来憧憬大学却只能回乡当知青。
然而,命运的转机总是出现在不经意间。恢复高考的消息如春风般拂过神州大地,让她激动不已。为了圆梦大学,她毅然重新捧起那些久违的书本,每一页都承载着对未来的向往。复习资料稀缺,需要排队抢购,英语“零”基础,只能从26个字母学起,点灯熬夜是那段时间的常态,所有的困难都无法阻挡她求知的步伐。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和学习,她以优异成绩考入福州大学的物理化学专业,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此后,她克服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努力深造拼搏,接连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直至后来逐步晋升为教授、博导和博士后合作导师。
在福大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中,郑老师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她说:“在福大几十年了,这里就像我的家一样,我丈夫和孩子也都是从福大走出去的。”这份对福大的眷恋和感恩,正是激励她不断前行、追求卓越的不竭动力。
科研兴邦:挺膺担当铸辉煌
郑玉婴老师常说:“为高分子研究奉献力量,为我国高分子行业的发展创造价值,是我人生最为自豪的事。”她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她带领团队深入厦门三维丝环保公司等企业联合攻关,研发出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功能化复合微孔滤料关键技术与产品,并建成全球首条高压水刺滤料生产线。她始终聚焦战略性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攻关,主持30余项国家和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一批高水平创新性成果,鉴定评价均达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也为企业解决众多关键技术难题并创销售收入近60亿元。“郑玉婴直面中国面临的大气环境污染危机,不畏进口滤料技术壁垒,坚持不懈开展科研攻关,获得高水平创新性科研成果,为除尘环保行业树立了行业标杆”,2017年5月12日的《福建日报》上是这样评价郑老师的。
她带领团队不惧挑战、反复试验,开拓多个原创性课题,取得一系列丰硕科研成果: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福建省优秀新产品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8项国家或地方技术标准,190余件国内外发明专利,12部专著,3部教材,20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所有的这些进步如同璀璨的星辰,指引着高分子领域的航程。
在赞美与荣誉的簇拥中,郑老师始终保持着谦逊与淡然。虽已步入人生的金秋时节,却未曾有丝毫的懈怠与自满,她谦逊地表示:“岁月不饶人,我自知不能与年轻人相比,但心中仍怀有一份热忱,那就是持之以恒为国家贡献绵薄之力,真心实意地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点灯引路:桃李芬芳满园春
是良师,更是益友,她以慈母般的仁爱,滋养着桃李满园。她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将重大科研案例融入教学,善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梦”,鼓励参与前沿学术研讨会并量身订做科研计划;大力改善学生学习科研的软硬件环境,让创新的苗子得以茁壮成长;指导本科生获“挑战杯”国赛三等奖,研发国创、省创和SRTP等项目40余项。更难能可贵的是,从教四十多年来,培养博士后3人、博士生20余名和硕士生200余名,她从没因个人私事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如今早已年过六旬的她,依然以矫健飒爽的身姿活跃在赛场上,成为“五育并举”的鲜活范例。
她历来重视团队平台建设和年轻教师培养,无论是在教学技能、课题攻关、校企合作,甚至是个人生活、职业规划等方面,都倾注大量心血,让年轻教师感受到团队大家庭的温暖,得到快速成长,多人次获评中国专利优秀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部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省级创新平台也成为集产、学、研、用一体的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基地,也造就了国家优青、国家万人计划人才等高水平领军人才。
郑玉婴老师深谙育人之道,“我每周都会约学生聊聊天,关心一下他们的学业和个人情况,不定期地跟学生们一起吃个饭,大家也很开心,深厚情谊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当看到弟子们颇有建树,她倍感自豪。“只要看到弟子们能够成为高分子研究领域的主力军,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我所付出的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早已年过花甲,却初心未改。作为学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如今的郑老师把满腔热情投身关工委事业中,继续发光发热,执着地奉献着。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抓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路及方式方法,为学院获评关工委工作先进单位做出突出贡献。她以风雨兼程的求学之路,铸就了坚韧不拔的品格;以实干兴邦的担当精神,成就了科研事业的辉煌;以点灯引路的师者情怀,培育了桃李满园的芬芳。仁爱之心润桃李,实干精神惠万民,郑玉婴老师如同冬日里的一抹暖阳,温暖而坚定,照亮着学生们前行的道路,也照亮着高分子领域的未来。(文/李新怡 图/许长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