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传承、创新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学生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晋江科教园管委会等单位主办,晋江市福大科教园区发展中心、巧手工匠文化传播(厦门)有限公司承办,福州大先进制造学院、海洋学院协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开启非遗传承发展新时代”非遗剪纸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于2019年11月22日上午在福州大学晋江校区教学楼A区模拟法庭正式启动。
福州大学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处)处长魏金明,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黄敬前,福州大学校团委副书记刘玮,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管委会副主任黄侨彬,福州大学海洋学院党委副书记曹仁秋,巧手工匠文化传播(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洛錡等领导嘉宾出席启动仪式,福州大学晋江校区260多名师生参加仪式,仪式由黄侨彬主持。


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黄敬前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数千年不曾中断,汇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是文化自信的底气和骨气。非遗剪纸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们用敏锐的思维,真挚的情感,灵巧的双手,创作出一幅幅生动活泼、惟妙惟肖的艺术作品。他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福大学子能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发展中华文化,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仪式上,巧手工匠文化传播(厦门)有限公司还向福州大学晋江校区捐赠了《富春山居图》剪纸画长卷,长卷7.8长,耗时7个月完成。

非遗传承人胡洛錡女士从初心、匠心、暖心、传心四个层面分享了自身经历、剪纸艺术的技巧和艺术传承、创新的感受,给在场师生传递了剪纸艺术的丰富内涵、鲜明的民族特性,以及与时俱进的非遗文化传承和剪纸技艺创新发展。

仪式结束后,师生们在图书馆一楼展厅观看非遗剪纸艺术作品展,零距离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在非遗传承人的介绍下,师生们被本次活动浓厚的文化气息深深感染,发出声声的惊叹。活动现场,不少学生通过线上分享活动照片、视频获得了主办方赠送的精美礼品。



据悉,本次展出的作品共计百余套,均为传统剪纸艺术经过创新发展的产物,即荣获国家发明专利的钻研新技法(多层叠加剪纸)与植物染料韵染相结合而成,其中,《十美图》为故宫藏品、历经7年完成的长9.9米《清明上河图》再现了北宋都城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